
素食主義提倡以進食植物,包括蔬菜、水果、豆類、穀物和堅果給予身體營養,排除一切肉類和動物製品。素食追求與心靈、自然環境和營養所需達至平衡和諧的方式。
素食近世代才興起,但是此飲食文化其實已有數百年歷史,最久遠可追溯至古希臘時代,亦即公元前6世紀。
相信大家對畢達哥拉斯(Pythagoras)發現的畢氐定理都不陌生,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其實是素食主義之父?他早於古希臘時代就提倡戒肉茹素,認為能夠達到心靈提升的效果。
而他的一眾追隨者們(Pythagoreans)也仿傚他,戒除肉類,因此在「vegetarian(素食)」一詞於1847年出現前,素食被稱為「Pythagorean diet」。而除了他以外,歷史上也有過許多偉人在世界的不同角落提倡素食的理念。
在亞洲地區,素食主義某程度上與文化信仰掛鉤,例如印度教和佛教以茹素作為其宗教誓言之一。現代潮流文化中,有不少名人都拒絕進食動物製品,例如歌手亞莉安娜·格蘭德(Ariana Grande)、麥莉·希拉(Miley Cyrus)、名嘴艾倫·狄珍妮 (Ellen DeGeneres)等。
如果你剛剛踏上茹素之路,我們明白有時候素食是令人怯步的。而時至今日,「素食」一詞只是一個統稱,因為素食文化已經衍生出數十個不同的派別,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下列6種不同素食法吧!
蛋奶素食 (Lacto-Ovo vegetarian diet)
這個素食門派把肉類和魚類排除在外,但保留奶製品,包括牛奶、雞蛋等。「Lacto」和「ovo」是由拉丁文中的「lac」和「ovum」借來的,代表的就是牛奶/乳製品和雞蛋。
因此,蛋奶素食者會飲用牛奶、吃芝士、雞蛋、乳酪、雪糕及其他各式各樣的乳製品。
部份因為宗教信仰,例如印度教和佛教,而茹素的人會偏向選擇蛋奶素。
乳素飲食(Lacto-vegetarian diet)
大家可見沒有「ovo」這個字眼,所以乳素食者把蛋類也排除在外,只吃植物和乳製品,膳食中不含任何肉類,如魚、羊、雞、牛等。
蛋素飲食(Ovo-vegetarian diet)
顧名思義,蛋素食就是除肉類和魚類外,也不進食乳製品,如牛奶、芝士、乳酪、雪糕等,但會進食蛋類。
純素飲食
純素代表不進食任何動物製品,除了肉類和魚類,還有乳製品和蛋類,就是純粹只進食植物性的食物。
除了蔬果,純素飲食者也會攝取豆類、全穀物和堅果類。
生機素食
生機素食把素食主義和裸食主義合併,跟純素飲食一樣,不含任何動物製品之餘,只進食未經烹煮的植物性食物。他們以浸泡、攪拌、榨汁、脫水、芽類等處理方式代替烹煮,作為提升味道層次的方法。脫水食物,例如餅乾、穀物片是生機素食中不可或缺的部份。
彈性素食
彈性素食,英文為「Flexitarian diet」,即是結合了「flexible(彈性)」和「vegetarian(素食)」。此素食概念起源於營養師Dawn Jackson Blatner在他2009年出版的書本。彈性素食同樣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,但可以適度進食肉類。畢竟要一下子完全茹素也不容易,彈性素食給予人們空間,自由地嘗試不同飲食法。
